第十三届全运会(2017年·天津)
赢得史上最佳战绩
香港男手在进步
在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上,香港男手获得第6名,这也是香港男手自1997年参加全运会以来取得的最佳成绩。
香港男手1997年首次参加全运会,直接参加决赛阶段比赛,位列第9名。2001年参加第九届全运会,预赛列第9名,未能取得决赛阶段资格。2005年参加第十届全运会,预赛获第11名,因该届全运会决赛阶段参赛名额扩军,香港队得以晋级,在决赛阶段获得第10名。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预赛第10,决赛阶段也是第10名。
2013年香港男手在第十二届全运会预赛上实现突破,获得第8名,取得晋级决赛阶段的资格。他们在预赛上先后战胜了安徽、澳门和西藏队,与实力不俗的北京队交手,仅以29比33告负。
在决赛阶段的比赛中他们以33比31击败上海队,最终获得第7名。
2017年香港男手在第十三届全运会预赛上又进一步,获得第6名,他们先后战胜了解放军、浙江和安徽队。
在决赛阶段比赛中,他们先后战胜了安徽队和天津队,与上海队争夺第5名的比赛中以26比29失利,最终获得第6名。
香港男手参加全运会以来,整体看是一步一个台阶,在向前不断进步。
注:2021年因为新冠疫情原因,香港男手未参加第十四届全运会的比赛。香港女手2013年和2017年两次参加全运会的预赛,分列第11和第13名,未能打进决赛阶段比赛。
杨开将(时任香港男手领队):
我们无热爱不手球
我们香港队的队员都是业余球员。构成主要是高校学生、自由职业者、公司职员以及公务员。前两者占大多数。每周他们集中训练三次,一次三个小时。他们能够在兼职的情况下坚持常年高强度的训练,就是因为对手球的那份热爱。每年我们中国香港手球总会都会支持他们去咱们国家的北京、台湾,另外还有日本、韩国等国家训练并打一些比赛,学习取经,也积累经验。
2017年那届全运会我们打得不错,队员们很拼。我印象最深的是对东道主天津队,比赛打得非常紧凑,双方你一分我一分比分交替上升,最后我们能赢下来,很不容易。
香港队队员的身体条件相对来说不是很好,平均身高也就1.80米多一些,其他队伍平均身高基本都在1.90米以上了。所以我们只能挖掘自己在技战术方面的最大潜能,赛场上则是每球必争,去拼搏,争取打出尽可能好的成绩。
香港队队员的基本功还是可以的,因为手球运动在香港校园开展比较普及,他们从小就打球。香港大多数学校有手球课,组队参加每年联赛的小学有30多支队伍(打5人制手球);中学有40多支队伍;高校有10支男队和8支女队。
我们香港队在外比赛最大的难题就是怕赛期长,因为一些队员要向自己工作的公司请假。
点评:香港队的基本技术很不错。他们的脚步动作与咱们台湾省以及日本、韩国一样,快速灵活。但国内的脚步技术就有差距。不仅仅手球这样,所有的大球都一样。另外,香港男队的小配合打得很好很熟练,是内地球队应该学习的。
香港队员一直是业余训练。完全没有经费支持,全靠对手球的热爱。大约在2015年前后,香港政府才开始每月补贴4000元。但要求每月训练满40小时。他们真的很热爱手球。每天下班后,乘坐公共交通或骑车,前往一处室外场地训练。条件很一般。早期还是那种沥青地,很粗糙。 ——李之文
附:
香港男子手球代表队名单
领队:杨开将
教练员:王涛、高梓欣
运动员:叶冠英、刘健斌、陈梓朗、黄胜业、谭俊杰、李伟东、谢永辉、许文邦、张伟浩、李鑫豪、郭斯鸣、冼大维、练明辉、叶仕仁、袁晞彦、叶冠雄
香港男手参加历届全运会成绩
1997年第八届全运会 决赛阶段第9名
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 预赛第9名
2005年第十届全运会 预赛第11名 决赛阶段第10名
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 预赛第10名 决赛阶段第10名
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 预赛第8名 决赛阶段第7名
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 预赛第6名 决赛阶段第6名
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 因新冠疫情未参赛
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