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手球·校园】对外经贸大学有个动人的手球故事
最新动态
【手球·校园】对外经贸大学有个动人的手球故事
2025-07-312
图片

图片
手球·校园




图片

对外经贸大学有个动人的手球故事




图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以下简称对外经贸大学)的手球运动尽管才开展了两年多时间,但他们不仅在首都高校手球联赛上的成绩有突飞猛进的提高(在今年5月份举行的首都高校手球联赛第4届五人制手球冠军赛上男女队双双获得甲组亚军),而且校内手球运动的开展也是如火如荼,迄今已经举办了两届颇具声势的校园手球联赛。



图片
图片
图片

开展手球运动之必要




图片

对外经贸大学球运动的开展当然离不开学校的支持,校体育部副主任(主持工作)李福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学校对丰富校园体育活动非常重视。我们也了解到手球这个项目有上百年的开展历史,它是奥运会收视率最高的运动项目之一,也是欧洲第二大受欢迎的集体球类项目。对外经贸大学是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学府。与国际接轨,体育项目的多元是必须的。而且在世界上受众广泛、关注度高的运动项目是必须要引进的,这也是我们建设一流大学的必要工作之一。

同时他还提到:“手球这个项目因为场上选手打门机会多,有很好的获得感,而且它对加强学生的上肢力量,提升学生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强化力量对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都是有益的。加之目前推广的5人制手球在篮球场地上就可以进行,也便利了项目的推广。”

“手球运动在我校开展这几年,在张树敏老师尽心指导下,发展越来越好,相信会逐步形成学校一个能带动学子们体质提升,并颇具特色和魅力的运动项目。”他如是讲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开展手球运动之行动


图片

新疆姑娘娜菲莎同学是对外经贸大学手球协会第二任会长,也是手球队队长。她去年才开始接触手球,第一任会长吴妍对手球社团工作的尽心尽力也感染了她,“我非常喜欢手球队的氛围。从吴妍学姐那里学到了做事专注、认真。比如去年第一届校内联赛,她特意为办赛写了很详细的注意事项,为了搞好社团倾注了很多心血。她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娜菲莎说道。

当她接任社团的会长之后,她也发现有很多事情要做。为了社团招新人,她自己制作了海报,并拿着去挨个敲新生的宿舍门,进行手球项目的推介。

刘德家同学是校手球队的元老,在此之前他喜欢的运动项目是羽毛球,他谈到了自己转换运动爱好的心路历程:“当初加入手球队,就是感觉这个项目很新鲜,想了解一个新的项目。而对这个项目感触最深的还是参加了第一届首都高校手球联赛。由于我们是零起步,压力还是蛮大的,记得我们的小组赛第三场比赛打得异常激烈,先领先,被反超,我们又反超过去,过程如过山车一般。这场比赛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这个项目与个人项目的不同,一个团队在一起抗压、拼搏,共同承受比赛的跌宕起伏,共同去追求胜利。也由此我爱上了这项运动,决心全心全意打下去。”

在今年的第四届首都高校手球联赛上,对外经贸大学队的队员每次比赛前都会送给对手一些精巧的带有队标的小礼品,这小礼品就是手球队员俞张嘉精心设计的。

在手球队队长娜菲莎眼里,俞张嘉是那种有着明确目标、行动力很强的“左膀右臂”。俞张嘉说,在手球队对自己触动最大的事儿就是去年社团组建时间不长,有队友为大家展示了手球的魅力,比如一位来自澳门的同学黄咏鷰,大家也称她为“黄教练”她很喜欢打手球,无奈离校后的她很是依依不舍有时候还会专门过来与队员们一起打打手球。但这时候有些队友选择离开,还有的毕业了,队伍面临青黄不接,当时她自己也有些犹豫,最终还是决定再打一届比赛。之后在校内手球联赛看到尽管技战术能力生涩但每场比赛都全力以赴的新队友们,自己也受到了感染,感觉留在这个团队里是正确的选择。

娜菲莎说,今年校内赛决赛那天,俞张嘉感冒发烧,但她还是坚持上场比赛。让队友们很是感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开展手球运动之进步


图片

今年4月份对外经贸大学第二届手球超级联赛举行,比赛争夺得相当激烈,女子组决赛保险学院和中国金融学院在比赛最后30秒才“绝杀”方式决出胜负,现场观赛的嘉宾与观众们直呼“过瘾”“精彩”。随后在5月份举行的首都高校手球联赛第4届五人制手球冠军赛上,对外经贸大学队异军突起,男女队双双获得甲组亚军。

“从第一届的第8名,第二届的第4名,到这届男女队双双获得亚军,显示了我们队伍技战术能力的进步。这次比赛过程中我们的男队队员竟然会在每场比赛前认真通过比赛视频去研究对手,他们真是一帧一帧地去看,去研究对手。其实以往男队队员对训练比赛重视成程度不如女队员,但是从这次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们真是沉浸其中了,那么你还担心他们不能打出好成绩?”张树敏老师如此评价自己的弟子们。

去年举行的对外经贸大学首届校内手球联赛以学院为代表单位,共有8支队伍参赛,比赛采用男女生各打一节的形式,共计151位同学参赛。

今年第二届赛事升级,赛制更专业,参赛队以及参赛人数也增加了。赛事分为男子组与女子组,但可以跨学院联队。男子组有7支队伍,女子组有6支队伍,参赛队伍增加到了13支。参赛同学也增加到174位。比赛的激烈与精彩程度与第一届相比有了大幅提升,最终保险学院获得男女组双料冠军,中国金融学院获得男女组亚军,法马国联队(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关系学院)获男子季军,国际商学院获女子季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开展手球运动之指导


图片

张树敏老师介绍,对外经贸大学2008年前后因承接北京奥运会手球竞赛团队志愿者招募,当时对外经贸大学校园中开始隐约有了手球运动的身影没想到15年之后对外经贸大学开启了另一番火热的校园手球运动新风尚2023年北京工商大学牵头启动首都高校手球联赛,推动了这个项目在首都高校的开展。他认为赛事、社团、社团领导者这三个要素对项目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2024年初开始,社团就组织了各学院之间的校内手球联赛,今年是第二届,比赛进行得越来越激烈,学生们的反馈都非常好。同时赛事也在学校里起到了很好地宣传项目的作用。第一届赛事比赛结束不久,社团训练场地上就涌进了100多名想体验的同学们。

对外经贸大学(UIBE)手球协会是2023年12月7日经校内申报答辩评审环节,随后正式成立的。有了这个社团就有了一定的资金支持(学校团学组织的专项经费),社团可以以此组织赛事、招新、训练、做宣传公号,学生们开展手球活动也有了一个可以依靠的平台。

张树敏老师指出,社团要很好地发展下去,领导者是非常重要的。她(他)是不是用心,决定了社团的走向。他说对外经贸大学手球社团先后两位会长都非常敬业,为手球运动在学校的发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我很欣慰的是,首任会长吴妍选了一位非常称职的接班者。有一件小事就可以说明,去年年底会长娜菲莎自费给全队(男女队)买了一个大蛋糕,她说队友辛苦一年,临近期末考试,一是感谢大家一年的付出,二是预祝大家考试顺利。这件小事足可见她对社团工作的用心。

张树敏老师介绍,由于手球社团没有手球专业老师指导,他为此特地联系了学校附近有手球开展的和平街一中(有专业老师指导,史为硕老师),让手球社团与训练有素的和平街一中校队的弟弟妹妹们互动,并向他们学习。和平街一中的老师也反馈,这种互动也给一些学生带来了努力的目标,就是加倍努力考上对面的对外经贸大学,到更好的舞台还可以继续打手球张树敏老师说,这也是他所希望的,就是能够带动项目生源大中小学联动延展,能够带动项目在校园良性发展

此外对外经贸大学有着规模庞大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群体,他们之中有不少人有着深厚的手球基本功(如国际关系学院本科生阿奇,一位来自土库曼斯坦的留学生),张树敏老师表示也希望手球能够作为一个交流的平台,将外国留学生纳入进来,在体育活动中促进中外大学生的相互了解、建立友谊。

张树敏老师还谈到,在指导社团开展活动时,他启发骨干成员不要把手球仅仅作为一个运动项目,要放大格局,把开展社团工作看成自己的一个“产品”“作品”“舞台”,要想方设法把它做得完美。这其中找到它的痛点再去解决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也可以与自己的学业相关联,也就是锻炼自己创新创业的能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开展手球运动之感受


图片

激烈同场对抗的首高手球赛场上有一支很顽强的对外经贸大学队的身影。从第一届到第四届,从一个简易的手动版“手球门”为起点到室内有了“充气球门”,队伍从新军打到成为劲旅,中间不断凝聚更多力量与关注,到本届队伍从容打进决赛,强强对话中第一次感受点球大战的残酷……这是一个运动队的蜕变。

最不容易的是女队,建队初期的薄弱班底,友谊赛、首高赛经常“吃败仗”,似乎是家常便饭,因此时常走在解散的边缘。坚持到现在的老将们内心估计每次都在想后面会“越来越好”,但那时候绝对是最难的。初期女队员们虽然技术基础极为一般,但她们有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训练异常积极。

男女队队员并非都有良好的球类基础,有喜欢篮球的,有喜欢羽毛球的,有爱好排球的,有踢足球的,也有下围棋的……也有什么都喜欢的……,因为一个新项目结为有趣的队友。他们绝大多数的手球经历是从零起步,从第一届至第四届留下了不少真正认同并发自内心喜欢手球的核心队员,是从初登赛场的青涩小将到现在各种场面临危不惧的绝对核心,可以说是赛场上绝对的依靠。他们通过持续的大赛历练,逐渐提高视野掌控比赛,越来越有自信并一步一步走上领奖台的经历,或许这就是坚持与热爱的力量。

手球运动作为集体项目最大的特点是的确需要一群优秀的队友,一群相互支持的搭档们,当有了吸引力,能量也会不断汇集起来。

 最后,最重要的是在起点坚持下来的核心队员们,尤其有了UIBE手球协会与手球队的创建者与接力者的无私奉献,她们的坚持、细节、耐心、利他的意识与行动,无形中推动了一个新运动在校园的逐步落地,可以说是极其重要的贡献。

当学生对于一个新的运动项目有想法、有诉求,有困难,只要他们想做,从学校到部门,从老师再到社会各方面总会通过各种力量来助力他们,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件乐事!

当然,有意思的“健康校园”“体育育人”的故事仍然在书写……

                                     ——张树敏老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