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6日,哈尔滨新区24所公办幼儿园的5700名小朋友以及900位教师、500位家长共同参与了“米越杯”趣味手球嘉年华活动,而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半年之前只有极少部分教师刚刚接触幼儿手球,是什么原因让如此多的幼儿在极短时间内接受了这个新兴的项目,还能够积极地去参与它呢?
寻觅项目 让孩子们动起来
邵冰,哈尔滨市新区学前教育发展中心主任,一位全身心都铺在提升幼儿身心健康工作上的教育工作者。
“去年底我们正在规划设计如何让孩子们动起来,提升他们跑跳投躲闪能力,调动他们各个肌肉群的发展。为此我们积极寻找适合的运动游戏项目。”接受采访时,邵冰主任介绍了他们大力开展幼儿手球的来龙去脉,“当时我们了解到有俄罗斯的小朋友12月份来哈尔滨与道里区小学进行体育互动,就联系市教育局的领导,想去学习观摩。市教育局领导让我们对接了黑龙江省手球协会的刘书勇会长,刘会长听了我们的想法后高兴地说:‘太好了!我们正考虑如何深化手球推广,把手球的开展根植到幼儿层面。’我们一起观看了俄罗斯小朋友与道里区小学的小朋友们的手球友谊赛。看了之后我们认为这正是我们想要的运动项目,它非常适合在3-6岁的小朋友当中开展,就决定新区将手球设为全区特色运动项目,全区所有公办园3-6岁的幼儿都要参与这个项目。
规划方案 五措并举推手球
很多事情能够顺利进行下去,不仅是难在开头,其实很重要的一点是在顶层设计上没有缜密的推进规划和配套的行动落实。而哈尔滨市新区学前教育发展中心针对幼儿手球推广工作,他们恰恰是提前把该想的都想到了,实施当中把该做的也都做到了。
去年12月份决定要在全区推广开展这项运动项目游戏之后,邵冰主任便牵头做项目规划,参与者包括新区教育局主管局长、邵冰主任、学前教研员、黑龙江省手球协会会长刘书勇、手球教练、社区代表、幼儿园园长、老师以及科技公司的人员,充分整合本土、本区域的各类资源,多次调整方案,并于今年3月份最终定稿。
规划针对项目开展的痛点,比如参与度不足、场地限制、专业断层、政策保障、资金支持、安全防控、文化营造等,都有针对性措施。
在做好了前期充分的顶层设计之后,项目于今年3月4日正式启动。
在大力推动幼儿手球开展方面,哈尔滨市新区学前教育发展中心是五措并举,首先是做好顶层设计,也就是项目规划。而在规划中,对于哈尔滨新区开展幼儿手球运动,还确定了四项创新点,也是四大重要举措。
其一,科技赋能。规划中提出,为幼儿配备智能手环以采集实时身体数据,教师可依据这些动态数据,及时调整手球活动的强度、时长及组织形式,优化教学方案,确保活动更贴合幼儿的体能状态与发展需求;结合AI对数据的智能分析及教师日常观察记录,为每位幼儿建立涵盖运动能力、体质发展、社会性表现等维度的个性化成长档案。这份档案将在幼儿升入小学时同步移交至对口小学,助力小学阶段更精准地了解孩子的发展基础,为幼小衔接搭建数据桥梁,实现教育的无缝衔接与平稳过渡。“同时,我们还申请了科研课题‘幼小科学衔接背景下区域幼儿园手球运动项目的探索与实践’。对于这个之前我们大众认知度低的项目,用数据说话,用科学比对的课题成果说话,是最有说服力,最令人信服的,也是最好的推广方式之一。”邵冰主任介绍道。
其二,家、园、社联动。规划提出组建家长运动委员会,培训社区指导员,开展家、园、社三方联动,营造全方位的幼儿手球开展氛围。而这也是“组织实施组”的重要职责。邵冰主任指出:“众所周知,几个人不可能推动这个项目的深入开展,所以我们要求幼儿园园长、教师、家长都参加幼儿手球的培训。刘书勇会长对我们的工作非常支持,她把自己的学生都撒了出来,每所幼儿园都有她的学生作为小教练。在培训中通过组织教师赛、家长赛,激发大家的集体荣誉感。受到感染的很多家长主动要求来幼儿园学习、练习打手球。这期间在举办幼儿手球活动时,我们也邀请区领导参加,让他们亲身感受这项运动的魅力,以此打造一个热爱这项运动的整体氛围。在我们已经实施的过程中,部分社区已经和我们形成联动,共同在社区举办手球游戏活动。我们也在联系园所临近的小学,推动项目在小学的开展,为孩子们喜爱的运动项目的延展提前铺好路。”
其三,子群联动。哈尔滨市新区学前教育发展中心将区内的24所公办幼儿园就近分成四个子群(每个子群为区域周边临近园所结合成一个可以合作联动的小组),它们分别叫做小丁香、小雪花、小音符和小年糕子群。各子群协同积极参与手球运动项目实施,在本园及本子群内落实师资赋能、课程开发、科学分析与赛事游戏活动,进而带动子群周边民办幼儿园开展幼儿手球运动项目。
其四,手球文化与幼儿课程深度融合。聚焦3-6岁幼儿年龄特点与发展需求,以手球为核心载体,系统设计开发覆盖不同年龄段的课程资源,推动手球与五大领域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通过针对性的课程开发,让手球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成为串联各领域学习的纽带。“在实施过程中,一些园所已经逐步打造出自己独具特色的幼儿手球文化与课程结合的体系。给孩子们形成了一个爱上运动的整体氛围。同时我们也通过活动,形成了一个宣传项目的氛围。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项目,支持项目的发展。”邵冰主任说道。
邵冰主任最后表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逐项认真落实我们的规划。在全区公办园开展的基础上,带动民办园的开展,让这个项目覆盖全区所有园所。进而向全市全省推广这个项目,我们要让更多的孩子通过这个项目锻炼身心、热爱运动。”
哈尔滨新区针对薄弱乡村幼儿园开展帮扶工作,帮扶范围覆盖哈尔滨市的宾县和巴彦县。他们以手球项目为核心突破口,带动两县薄弱乡村幼儿园打造教学特色,推动“手球文化”与“15分钟生活圈”课程理念落地,丰富园所文化生活。
9月4日,哈尔滨市人大调研组及市教育局相关领导前往宾县满井镇中心幼儿园,就薄弱乡村幼儿园帮扶工作展开深入调研。哈尔滨新区学前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邵冰、教研员王博以及新区第四幼儿园园长王化臣共同参与此次调研。
满井镇中心幼儿园园长介绍,新区四幼的帮扶精准高效:先是多次实地调研,锁定教师教学方法不足、园所环境缺特色、教学资源老化等“痛点”,量身定制方案;随后通过签订帮扶协议,搭建“园长对接+教师分组”体系,围绕环境创设(融入满井镇乡土特色)、联合教研(聚焦幼儿行为观察等议题)推进系统化帮扶;同时开放含120余节优质课例的资源库,分享“种子课程”并本土化适配,更启动骨干教师驻点计划,全方位赋能园所发展。
调研现场,最动人的莫过于户外手球场地的热闹场景: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追逐传球,小小的手球在稚嫩的掌心间传递,清脆的笑声与教师专业的哨声交织,充满活力。这正是新区帮扶中“手球文化”与“15分钟生活圈”课程理念落地的生动写照。
帮扶期间,新区四幼不仅对满井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开展系统手球培训,从基础技能、课程设计到安全防护倾囊相授,还手把手指导教师结合满井镇实际,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手球教学活动方案;通过联合教研,引导教师探索“15分钟生活圈”资源:挖掘镇内农田、果园、社区服务中心等周边场景,将其转化为幼儿户外观察、劳作体验的活教材。如今,教师们已能独立组织手球游戏,还能依托本土资源设计“认识农作物”“社区小探访”等特色活动,让课程真正扎根乡村土壤。
哈尔滨新区学前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邵冰表示,看着这些乡镇幼儿园的孩子在场上那种拼搏,手球给他们带来的那种快乐,在场的所有人都深受感动。也可以看到,我们帮扶的这些区县的孩子们真是受益了。这项运动在幼儿园确实是很值得开展的。
据介绍,哈尔滨市人大调研组及市教育局相关领导对于哈尔滨新区以手球项目为突破口,开展两县乡村幼儿园的帮扶工作给予高度认可。
邵冰主任表示,哈尔滨新区未来将持续深化手球文化普及与“15 分钟生活圈”课程落地,整合更多优质资源,推动乡村学前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启蒙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