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清华大学体育部教学系列教师招聘启事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体育部教学系列教师招聘启事
2025-01-14132

 招



清华大学体育部2025年继续面向国内外招聘应届毕业生和各类优秀人才,本次招聘岗位为教学系列教师教研系列教师招聘启事将在近期发布。??


本次招聘人数和相关要求为:



教学系列教师


名额2人。


要求具有硕士学位,热爱体育教育事业,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和研究能力,在完成好体育课教学任务的同时能参与群体竞赛的组织与辅导工作或体育代表队训练工作。专项运动水平要求达到健将标准,达到健将且代表国家队参加过世界大赛者可降低到学士学位。


2025年招聘的重点项目为:田径、羽毛球、健美操、手球。


应聘须知


有意者请通过E-mail提交个人简历和相关材料,提交材料截止时间为:2025年2月15日。符合条件者,由体育部通知面试,面试时间在2月下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招聘过程将本着自愿报名、全面考核、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进行,我们期待优秀人才的加入! 



联系方式


联系人:周老师


联系电话:010-62796094


E-mail:zhoululu852@163.com



清华大学体育部

2025年1月







走进我们



清华大学有着光荣的体育传统,“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深深影响了一代代清华学子。马约翰、夏翔等一批杰出的体育思想家、教育家,为中国近代体育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清华大学体育部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职能部门,肩负着推广体育运动、改善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职责,百年来在秉承优良传统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


1912年,清华学校设立体育部,开始实行“强迫运动”,要求学生必须通过“五项测验”,体育不及格则不得出国留学。1919年,体育馆(前馆)建成,正式开设体育课。体育部前两任主任均为美国人(博士)。1914年马约翰来清华工作,从1920年开始担任体育部主任。1952年院系调整后,体育部改称体育教研组,1979年更名为体育教研室,1994年更名为体育教研部,2008年重新更名为体育部。至2022年,体育部历任9位主任为:A.Shoemaker、D.K.Brace、马约翰、夏翔、刘华轩(主持工作)、曹宝源、陈伟强、王培勇、刘波。1983年后的体育部党支部(党总支、党委)书记包括:刘华轩、王毅、刘儒义、郑秀瑗、张威、张荣国、张冰、仇军、刘波、马新东。





师资队伍



目前共有教师64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31人,助理教授2人,讲师12人,助教6人。教师队伍中博士19人,硕士32人,本科13人,博士生导师11人,国际裁判6人,国家队教练5人。为进一步加强体育部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推动学科发展,更好的发挥体育教育对学生价值塑造的重要作用,体育部响应学校号召,于2013年启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改革后,体育部教师分为教学系列(含群体岗和训练岗)和教研系列两种类型。截至目前,共有教学系列教师50人、教研系列教师11人。


在清华体育的新百年,体育部全体教职员工将以进取、创新、科学和务实的精神继承优良传统,紧跟时代步伐,推动清华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使清华体育不仅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能够成为国家和社会体育的重要支持力量。





教育教学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从“强迫运动”“五项试验”,到“劳卫制”国防体育,再到如今贯穿大学全程的体育教学模式,体育部始终在努力探索前进。目前清华坚持本科四年开设体育课,同时明确规定本科生必须测试长跑(男生3000米、女生1500米),体育课不及格或未通过游泳测试均不能毕业。体育课开设了近50个课项,课程涉及竞技体育(奥运项目)、休闲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和体疗课等各类项目,还为研究生开设了体育选修课。近年来多次获得校级、市级和国家级教学奖励。





校园体育





体育部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组织“马约翰杯”学生田径运动会、新生运动会、校园马拉松等体育赛事,构成贯穿全年的群众竞赛体系,每年参与者达到5万人次。每年全校本科生均参加体质健康测试,并从2011年开始在自主招生中增加体质测试环节,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引领作用。





竞赛训练





建校之初体育部在学校重视下就开始建立体育代表队。新中国成立后,在体育部和校团委的共同管理下,清华大学体育代表队经过不断发展,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涵盖项目最完整、管理体系完善的学生运动队,共分A、B、C三类,包括45个项目、61支队伍、1521名队员。田径、篮球、射击等A类队可代表中国大学生、乃至国家队参加国际赛事,排球、游泳、击剑、足球等B类队也可参加各类高水平赛事并取得优异成绩。由热爱体育运动的普通学生组成的C类队,在全国和北京市“阳光组”的比赛中表现优异,并为带动我校体育活动开展,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作出贡献。





学科建设






近年来,体育部已获国家及省部级课题近百项,经费6900余万元,出版著作近120部,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和科报会上发表论文千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30余篇)。获得专利40余项。形成“清华体育高层论坛”“清华·体育九人谈”“清华体育讲坛”等学术品牌。





体育设施




清华体育场馆设施从最初的西体育馆开始发展,到现在以东操、西操、北操和紫操四个区域为主的,总面积约23万多平方米的规模,为体育课教学、代表队训练、师生课外锻炼和比赛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体育部成立了专门机构——场馆管理中心,对场馆设施相关工作进行科学化管理。










“水木清华众秀钟”


师者海纳百川 学者鹏程万里


清华体育精神 仍在薪火相传


“无体育 不清华”的育人故事


期待您共谱崭新华章







*转载自清华体育公众号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